文化园精巧的规划设计,在保持与周边原始生态环境和谐统一的同时,更注重营造回归自然、回顾往事、回首乡村的文化氛围,为游客提供一个看得见山、望得见水、记得住乡愁的好去处。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五谷粮仓和整体门楼。展现的是五谷丰登,年年有余之意。

    现在在我们右边可见的是祭祀表演区,主要展现了百越后裔缅怀先祖,祈祷祖先保佑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的情景,表演内容主要包含有迎神敬香、传肴布供、祝文祈愿等。对于有着数千年农业文明的古老中国而言,不仅是祭祀活动,农耕生活处处都体现着一种仪式感,而这也正是快节奏现代生活所缺少的。在舞台下也是根据原生态打造,就地取材建设了目前的观赏席。置身其间一种儿时的回忆冉冉而来。

    第一栋木屋为整个农耕文化园的服务房,主要用于演艺服装更换,演艺道具摆放和土灶服务租赁等作用。

    穿过服务房可见古色古香的长廊,这就是农耕特色的土灶体验区。袅袅炊烟,小小村落,还原着村落旧时光的美好景象。第二栋木屋为大碗茶,顾名思义,就是接待游客喝大碗茶的场所。大碗茶是中国特色茶文化之一,风靡于解放时期的老北京。而我们这里的大碗茶采用的是天然无污染的野茶和山泉水煮制而成,是用资溪的水泡资溪的茶,喝茶的同时还能远眺资溪的青山绿水,这是资溪人用资溪山水所作的文章,也是习近平总书记“两山”理念在资溪生动实践的典型代表。

    第三栋木屋为豆娘,是豆腐及其制品的制作展示区。在建国之前及建国初期,物资极度匮乏,豆腐及豆制品作为人体补充蛋白的重要来源,但在当时那个年代却无法经常吃到,如今豆腐已是最常见的食物了。两边各有一个石磨,是用来磨豆子制作豆腐的,各位领导可以亲身体验一下。

    第四栋木屋为农耕器具博物馆。场馆内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农耕用具,集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与结晶,也是科普农耕教育的好场所。在整个木屋的前端还增加了许多可参与的游玩项目,如独轮车竞技,抓泥鳅,河虾等。让你再次感受一次目前正火的综艺节目“向往的生活”。